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开放获取期刊研究中心(Open Access Journal Research Center)是一家聚焦于国际开放获取(Open Access,亦称“开源”)英文及中文期刊的研究、出版和发行机构,总部位于英国,已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研究范围涵盖生命科学、医药卫生、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经济管理、环境科学、工程技术、信息通讯、人文社科等领域期刊,旗下中文开放获取期刊研究平台将建设成为一站式的中文开放获取科技期刊集成平台,集中展示、导航中文开放获取科技期刊,强化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功能,提升中文科研成果及期刊的全球学术影响力。”
开放获取期刊研究中心旗下平台的期刊已被 中国知网(CNKI Scholar)、 万方数据(WANFANG DATA)、Google Scholar、RCCSE权威核心学术期刊数据库 等数据库收录。
简单来说,开放获取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学术传播机制。相较于传统的订阅、付费阅览机制,开放获取允许读者在尊重作者版权的前提下,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阅读、下载、使用和分享文献。开放获取这一机制大大方便了读者通过网络获得最新最全的学术信息,使学术成果得以更广泛、快速地传播,推动了科研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积累。
具体来说,按照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先导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中的定义,开放获取是指某文献在互联网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或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财力、法律或技术的限制,而只需在获取时保持文献的完整性。对其复制和传播的唯一限制,或者说版权的唯一作用,应是使作者有权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及作品被准确接受和引用。
对于作者,文章以开放获取的形式发表,能显著提高被阅读和引用的几率。一般情况下,开放获取文章的平均被引用次数是传统途径发表文章的2倍以上。这种优势让开放获取在近年深受学者们青睐,普遍接受了这种通过付出一定开放获取费用,来获得更多阅读和引用的模式。
开放获取运动已经在全球陆陆续续发展了30多年。随着近年来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开放获取取得了诸多实质性的进展,各大出版商纷纷采取行动加入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的实践改革。就目前科技医学学术出版领域的总体论文输出来看,传统的订阅出版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开放获取的份额正在逐渐增加。